志勤禅师曾以桃花喻道:“三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于我而言,检察工作就是我人生路上的那株桃花,虽时常因工作繁忙而感到疲惫,但我从不后悔从事这份职业,也正是从事了这份工作,才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富有价值。
坚持底线:原则是职业生命的防线
马德的《你不去苟且,世界就没有暧昧》中写道: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你不去苟且,世界就没有暧昧。你没有半推半就,世界就不会为你半黑半白。有些底线和原则是必须坚守的,你失守得越多,人生就沦陷得越多。
我曾办过一起案子,让我印象深刻。被告人张某某在担任某镇党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17次收受10位项目承建及其合伙人、相关事项请托人所送现金共计22.9万元。张某某对这些行为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内心非常矛盾,他还说即使他收了钱也没有因此而丢失原则、滥用职权,而是公正处理每一件事。但他不知道,在他收钱的时候就已经丢失原则了。张某某归案后,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且全部退缴其违法所得,并表示自愿认罪认罚,后被达川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二十万元。
我在办理这个案子的过程中,心情很复杂,底线失守即职业生命终结,功过不可相抵。这一点在我们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尤为突出,那些因贪污、贿赂而落马的官员,哪个不曾是壮志满怀,哪个不曾为社会作出过贡献,但最终因丧失底线而身陷囹圄。
以人为本:法理与情理融合,司法应有温度
我在没有承办案件之前,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很容易就把犯罪嫌疑人与坏人等同起来。后来随着办案数量的增加,渐渐发现犯罪嫌疑人也好,被告人也罢,即使是后面判决生效变成了罪犯,也并非全部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们有血有肉,也有情感。很大一部分是一时的行差踏错,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是因环境所迫或者是过失性犯罪。
我在办理崔某某涉嫌盗窃罪的案件中发现,崔某某是具有多次盗窃犯罪前科的,我们与他见面时,他被关在特殊病监区,在和他谈起为什么要盗窃时,他提到自己体弱,没有生活来源,全家除了他还有一个读高三的女儿,他女儿成绩很好,他提到他女儿的时候,一脸的自豪,这也让我深受触动。
这部分人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放到我们的对立面。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打击犯罪,它还应有预防犯罪和治病救人,所以在办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法理和情理的结合。随着承办案件时间的延伸,我也会渐渐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辩护人在庭上提到被告人家庭困难、被告人曾获得的荣誉,我也不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建议法庭酌情予以考量。我认为法律虽然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但作为司法者,在沉着冷静的外表下,应有一颗滚烫火辣的心。
从事检察工作这些年,我认为热爱是工作的灵魂,它赋予我们无尽的动力和创造力。当我们对所做之事充满热情时,工作就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和追求。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其中找到意义与价值,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专注的态度,将每一件事情做好。
(达川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