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治理 >
达州达川:“人防+技防”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
www.dc.dazhoupeace.gov.cn 】 【 2023-04-21 10:55:46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2022年3月10日晚,一名3岁男童在达州市达川区天益广场附近与家人走散。民警接警后,在联勤警务站系统输入男童的外貌特征信息,很快锁定其位置,仅用15分钟便将男童找回。


  这是达州市达川区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案例。2020年以来,达川区以达州市创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契机,结合辖区社会治安自身特点,撬动全区市域治理力量,构建“人防+技防”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达川、法治达川、善治达川。


微信图片_20230421105438.jpg


  “六联”机制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


  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达川区探索建立“联勤、联防、联管、联控、联打、联宣”的社会治安防控“六联”机制,积极发动社会各方参与,推动构建党委牵头、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社会面巡逻防控新格局。


  “全区组建‘1+1+1+N’社会治安大巡防工作力量,即1支公安主要力量、1支部门重要力量、1支基层辅助力量、N个若干其他社会力量。”达川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谢滢告诉记者,主要力量为区公安局巡警大队、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城区派出所及机关民警;重要力量为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应急管理局、区卫健局、区交通运输局、武警达川中队、区消防救援大队等相关人员;辅助力量为街道社区干部;其他社会力量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保安、社会保安力量、综治网格员及志愿者等。


  针对社会面风险隐患有存量、防控网络有盲区等问题,达川区着力在“联”字上下功夫,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工作局面。实行“网格+警格+联防区域”工作模式,在主城区建立4个警务工作站作为联勤联防执勤点,公安应急预备队分片区组织开展“大夜巡”,实现处处有警力、时时见警灯,极力提升了街面见警率和震慑力,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治安隐患,有效维护社会面安全稳定。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组织成员单位围绕应对刀斧砍杀等个人极端事件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合成演练,推动各成员单位在信息、人才、物资等资源上互联互通,实现“联管联控”保平安。针对突发案事件,在区社会治安“六联”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下,公安机关为暴恐、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主体力量,各成员单位为辅助力量,开展先期处置、警戒封控、伤员救治、疏散群众等工作,并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发声”,形成密集宣传效应,净化网络环境,“联打联宣”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据了解,自2021年“六联”机制运行以来,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6.7%,城区抢劫、抢夺案件“零发生”。


  科技赋能

  立体化社会巡逻防控新格局


  “民警这么快就到达现场处理问题,太感谢了。”2022年9月20日凌晨1时,一起醉酒纠纷快速处理完毕后,酒吧老板十分激动。得益于街面警务站和智慧警务建设,民警在接到报警后,仅用2分钟就赶到现场,化解了纠纷。


  据警务站站长黎晓介绍,2021年8月,达川区率先在天益广场建立联勤警务站,立足共建共治共享与城管、武警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联勤联动,同时,坚持以大数据作支撑,充分利用多种科技手段,为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巡逻防控新格局赋能。


  在网络空间,以“云视讯”系统为基础,升级构建“六联”智能调度指挥平台,实现“一键调度、一键指挥、一键求援”的目的,巡逻力量紧急情况下一键启动紧急支援讯息,周边巡防力量可第一时间收到信号,及时进行增援处置。依托达州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的“达州市社会治安防控实战平台”的智慧巡防系统,警务工作站可以实现公安机关警力实时“上图”察看:通过警力热力图分析掌握一段时间警情高发区域,提前规划巡防线路;通过预警热力图可以对重点人员精准管控;加上警务终端的“零壹警讯系统”,最终实现对巡防工作的实时跟踪与巡防质效的有效监督。此外,利用天网人脸抓拍平台或视觉计算系统,遇到需要对重要人员实施管控或处置紧急、特殊类警情,能做到快速精准查找,指挥警力迅速处置和控制。


  在空中,警务站配备无人机一台,在重要时段、重点路段、人员密集场所或突发案事件地点开展空巡,利用视频专网将整个场景全方位传输到指挥室,便于指挥决策。


  在地面,配置4G无线布控球的快反巡防车在街道不间断穿梭巡防,将整个巡防街区场景全时空传输至视频指挥室,以便指挥室全面掌握街面情况。智能巡防机器人可在设定的巡防区域内自主开展巡防工作,巡防过程实时传输到警务站指挥屏,社会治安掌控力和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谭别林)

编辑:唐浩博
达川长安网版权所有